评分7.0

丹道至尊

导演:冯小刚

年代:2013 

地区:香港 

类型:日本 韩国 台湾 复仇 

主演:未知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 08:40

原标题:陈广江:完善陪餐制度,家长作用也应充分发挥

一是共享气候风险普查及评估知识。中国将系统性提供气候风险普查和评估的知识与工具,支持“全民早期预警倡议”支柱一“灾害风险知识”目标实现。目前,中国已开展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及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愿与国际社会分享在风险普查和评估方面的技术标准、操作流程、知识管理和应用实践,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好地了解和评估其气候风险,为制定有效的适应策略和早期预警机制奠定科学基础。

二是共建气候风险监测预报预警平台。中国将致力于增强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能力,支持“全民早期预警倡议”支柱二“灾害监测预报”和支柱三“预警发布和传播”能力提升。未来两年,中国将发射3颗风云静止气象卫星,为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国家提供高频次气象灾害监测,并与发展中国家分享早期预警技术、合作建设云端早期预警系统。

三是共享气候适应型社会建设经验智慧。中国将分享基层防灾减灾、应急响应以及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方面的政策措施和良好实践,包括灾害防御相关法律法规、多部门联动的应急预案和启动流程以及社区防灾减灾实践案例等烽火佳人18,推动建立城市适应气候变化伙伴关系,支持“全民早期预警倡议”支柱四“备灾和响应能力”建设,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抵御气候灾害、防范气候风险提供借鉴和参考。

四是共促发展中国家早期预警能力提升。中国将开发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早期预警旗舰项目烽火佳人18,向有关发展中国家无偿提供气象观测设备和云端早期预警系统,并在早期预警、风险评估、气候变化等领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短期培训、相关专业奖学金、长期访问学者资助,促进跨国经验交流与技术创新,助力发展中国家人才培养,提升其应对气候变化和防范灾害风险的能力。

此前,中国气象局、生态环境部与世界气象组织签署了《关于支持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的三方合作协议》,开展相关务实合作。其中,中国气象局已与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气象部门联合开发云端早期预警系统,初步搭建面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早期预警业务平台;牵头承担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项目,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技术援助。

原标题:“首问负责”让旅游投诉更丝滑

今年10月底,以“洪湖水浪打浪”著称的中国第七大淡水湖洪湖,突然见底了。现场视频里,当地居民三五成群地进入裸露的河床,在河道内遛弯散步,还有人在河道里搭起了帐篷露营。当地居民告诉新京报记者,水位降低的过程非常突然,“短时间内水域就变滩涂了。”公开资料显示,洪湖水域属长江支流的一部分,湖面350平方公里左右,位于湖北省洪湖市与监利市之间,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也是湖北省第一大湖,被誉为“湖北之肾”。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消息,10月下旬以来,长江流域已全面进入枯水期。11月8日,长江委工作人员回应新京报记者,此次洪湖水位严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枯水期降雨量减少。当地媒体报道,从10月底以来,当地政府已开始引水抢险,开展多轮次的清淤疏浚作业,以确保沿岸供水安全。11月10日,洪湖当地市民告诉新京报记者,居民供水尚未出现问题。今年7月洪湖刚刚经历了抗洪防汛,为何在短短几个月后水位急转直下?未来又该如何预测、预防这种情况重演?当地市民“湖底散步”10月底,洪湖市民张敏(化名)的朋友圈忽然被“洪湖见底”刷屏。“全国人民都知道‘洪湖水浪打浪’,今年7月还在抗洪防汛,如今突然干涸见底,让人摸不到头脑。”张敏告诉新京报记者。当地受访居民介绍,“水域变滩涂”的情况是第一次见。洪湖每年都有水位下降的时候,但水位下降如此严重,记忆中是第一次。前几日,当地人可以从洪湖市某广场徒步进入裸露的河床。 张敏说,河床的景观非常奇特,砂质的河床像是绵延起伏的棉花田,看起来“又白又软”。洪湖内有座江心洲,此前当地人需要坐船才能到达,如今步行20分钟左右就能到。但“河床内的空气其实并不算新鲜”,时不时会飘来死鱼的味道,不小心还会踩到。洪湖突然干涸见底后,当地居民三五成群地进入裸露的河床,在河道内遛弯散步。视频截图除了来散步的市民,张敏还看见河床内有搭帐篷露营的年轻人。他觉得“这些人有点对自己的安全不负责”。张敏曾在网上刷到过在干涸河床游玩突遇洪水的视频,“河道在十几秒内就从小溪变成了洪流,在河道露营实在是太危险了。”一些“网红”也闻讯而来,在各个平台拍摄上传“洪湖奇景”。洪湖市民刘先生平常主要拍摄与洪湖有关的景色与河鲜。他说,这几天洪湖见底的视频内容给他带来了不少流量。“评论区大家都很好奇,为啥上半年还在抗洪防汛,如今却干成了这个样子。”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程磊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持续多日维持这种极低水位,会对当地生态产生诸多影响。“水位下降流量减少会引发湖泊、湿地、河流水面面积显著萎缩,河流纳污能力和自净能力会降低,对水质有一定程度影响;重要的栖息地萎缩,也会影响候鸟、水生动植物越冬。”从防汛到抗旱今年6至7月,接踵而至的3场大雨曾让洪湖沿岸拉响防汛警报。6月21日,当地单日降雨量曾达222.3毫米,居当日全国第一。当地媒体如此描述彼时场面:正值中考关键时刻,暴雨如注,城市犹如挂上一道水帘,洪湖城区多处出现渍水,某中考点附近积水最深处达30厘米。直至7月18日,洪湖水位才退至堤防工程安全的“保证水位”;8月5日,洪湖最终退出警戒水位,市防汛l级应急响应降为防汛ll级应急响应。彼时洪湖的水位是——26.11米。但让所有人意外的是,汛情和旱情的转换竟会如此之快。刚进入10月,洪湖市气象台就发布了干旱橙色预警,提醒“我市已出现重旱到特旱等级气象干旱”。9日,湖北日报发布《洪湖市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报告》烽火佳人18,文中称:10月份气象水文出现以下特点:一是气温较常年偏高,月平均气温19.6℃左右,较常年偏高0.8℃左右;二是全市降水量50至70毫米,较常年偏少2至3成。同期长江其他流域水位也在持续下降。10月22日,水利部在官网转载了新华社文章《长江中下游及两湖水位持续走低》,文中载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10月18日8时,干流汉口、九江、大通及洞庭湖城陵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较常年同期偏低3.16米至5.31米。同日,洪湖市政府宣布“昼夜奋战保市民供水”。11月初,从江心洲向洪湖水域望去,洪湖干涸见底,滩涂裸露。视频截图大概一周之后,有市民发现,洪湖见底,滩涂裸露。水域变沙滩的奇景开始在当地朋友圈流传,网传“可以从干涸湖底一路走到湖南”,但后来被辟谣。新京报记者梳理过往报道发现,上一次媒体集中报道洪湖旱情是在2011年。那年多家媒体报道“洪湖遭遇70年一遇的干旱”,而彼时湖水最深处仅有30厘米。据报道,2011年的旱情为当地养殖户带来了“灭顶之灾”,40万亩鱼塘及圈养区干涸,鱼、虾、蟹大量死亡。时任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曾晓东接受荆楚网采访时曾表示:洪湖的生态要想基本恢复,至少需要10年。极端天气是主因今年长江流域降雨量分布“极端”。据统计,2024年6至7月长江流域降水量较往年平均增长20%。但从8月开始遭遇涝旱急转,长江流域降水量显著偏少。程磊表示,今年8月到9月,长江流域累计降水量160.7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30%多,10月降水量比往年同期也是大幅下降。“天气是包括洪湖在内的长江流域夏天涝、冬天旱的主要原因。”程磊说,对于今年秋季这种极端枯水年份,防灾难点就在于如何应对汛末的旱涝急转问题。据了解,汛末期水库为了应对突发大洪水的情况,一般将水库控制在水位较低的汛限水位运行。一旦发生涝旱急转,降雨量比往年同期显著偏少,水库来不及蓄水烽火佳人18,下游水位调节就会受到较大影响。“今年就是这种情况。”程磊表示,长江许多水库群因降雨减少,水库水位长时间不达标烽火佳人18,势必会影响下游水位调节抬升。但水库群未蓄满,又难以应对后续可能发生的更为极端的情况,只能优先保证水库完成蓄水。程磊说,要想解决这种极旱天气下水库蓄水和下游调节之间的矛盾,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对旱涝急转天气的预报能力,但目前对于长江流域而言,汛末蓄水期气候系统变化十分复杂,中长期气象水文预报准确性亟待突破。考虑到这种情况,第二种调节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汛末蓄水期水利工程群加强科学调度。程磊说,以长江为例,上中游大型梯级水库群已陆续建成,100多座水利工程群联合调度的愿景正在成为现实。随着联合调度的不断成熟,科学地推进大型梯级水库群汛期水位动态控制、汛末蓄水期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等管理措施将逐渐完善,从而有效缓解涝旱急转极端情况下水库蓄水和上下游水位调节的供需矛盾。回到本次洪湖干旱问题,长江中上游水库已经过了蓄水期,完全有能力应对目前的旱情。11月13日,与洪湖相连的河道正在放水。视频截图据水利部官方网站信息显示,11月以来,长江委已调度长江上游水库群有序消落,通过联合调度控制三峡水库下泄流量不低于7000立方米每秒向长江中下游补水。11月13日,有洪湖市民拍摄到与洪湖相连的河道放水画面,洪湖水位已经开始上涨。11月8日,长江委工作人员回应新京报记者,长江上游水库在汛末的蓄水量可以满足中下游今冬明春的供水需求。新京报记者 隋坤编辑 胡杰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