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3.0

丹道至尊

导演:许鞍华

年代:2014 

地区:香港 

类型:虐恋 强者 虐恋 穿越 

主演:未知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11:42

原标题:年轻人买车比谈恋爱更在乎眼缘

今年10月底,以“洪湖水浪打浪”著称的中国第七大淡水湖洪湖,突然见底了。现场视频里,当地居民三五成群地进入裸露的河床,在河道内遛弯散步,还有人在河道里搭起了帐篷露营。当地居民告诉新京报记者,水位降低的过程非常突然,“短时间内水域就变滩涂了。”公开资料显示,洪湖水域属长江支流的一部分,湖面350平方公里左右,位于湖北省洪湖市与监利市之间,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也是湖北省第一大湖,被誉为“湖北之肾”。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消息,10月下旬以来伏虎降龙,长江流域已全面进入枯水期。11月8日,长江委工作人员回应新京报记者,此次洪湖水位严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枯水期降雨量减少。当地媒体报道,从10月底以来伏虎降龙,当地政府已开始引水抢险,开展多轮次的清淤疏浚作业,以确保沿岸供水安全。11月10日,洪湖当地市民告诉新京报记者,居民供水尚未出现问题。今年7月洪湖刚刚经历了抗洪防汛,为何在短短几个月后水位急转直下?未来又该如何预测、预防这种情况重演?当地市民“湖底散步”10月底,洪湖市民张敏(化名)的朋友圈忽然被“洪湖见底”刷屏。“全国人民都知道‘洪湖水浪打浪’,今年7月还在抗洪防汛,如今突然干涸见底,让人摸不到头脑。”张敏告诉新京报记者。当地受访居民介绍,“水域变滩涂”的情况是第一次见。洪湖每年都有水位下降的时候,但水位下降如此严重,记忆中是第一次。前几日,当地人可以从洪湖市某广场徒步进入裸露的河床。 张敏说,河床的景观非常奇特,砂质的河床像是绵延起伏的棉花田,看起来“又白又软”。洪湖内有座江心洲,此前当地人需要坐船才能到达,如今步行20分钟左右就能到。但“河床内的空气其实并不算新鲜”,时不时会飘来死鱼的味道,不小心还会踩到。洪湖突然干涸见底后,当地居民三五成群地进入裸露的河床,在河道内遛弯散步。视频截图除了来散步的市民,张敏还看见河床内有搭帐篷露营的年轻人。他觉得“这些人有点对自己的安全不负责”。张敏曾在网上刷到过在干涸河床游玩突遇洪水的视频,“河道在十几秒内就从小溪变成了洪流,在河道露营实在是太危险了。”一些“网红”也闻讯而来,在各个平台拍摄上传“洪湖奇景”。洪湖市民刘先生平常主要拍摄与洪湖有关的景色与河鲜。他说,这几天洪湖见底的视频内容给他带来了不少流量。“评论区大家都很好奇,为啥上半年还在抗洪防汛,如今却干成了这个样子。”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程磊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持续多日维持这种极低水位,会对当地生态产生诸多影响。“水位下降流量减少会引发湖泊、湿地、河流水面面积显著萎缩,河流纳污能力和自净能力会降低,对水质有一定程度影响;重要的栖息地萎缩,也会影响候鸟、水生动植物越冬。”从防汛到抗旱今年6至7月,接踵而至的3场大雨曾让洪湖沿岸拉响防汛警报。6月21日,当地单日降雨量曾达222.3毫米,居当日全国第一。当地媒体如此描述彼时场面:正值中考关键时刻,暴雨如注,城市犹如挂上一道水帘,洪湖城区多处出现渍水,某中考点附近积水最深处达30厘米。直至7月18日,洪湖水位才退至堤防工程安全的“保证水位”;8月5日,洪湖最终退出警戒水位,市防汛l级应急响应降为防汛ll级应急响应。彼时洪湖的水位是——26.11米。但让所有人意外的是,汛情和旱情的转换竟会如此之快。刚进入10月,洪湖市气象台就发布了干旱橙色预警,提醒“我市已出现重旱到特旱等级气象干旱”。9日,湖北日报发布《洪湖市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报告》,文中称:10月份气象水文出现以下特点:一是气温较常年偏高,月平均气温19.6℃左右,较常年偏高0.8℃左右;二是全市降水量50至70毫米,较常年偏少2至3成。同期长江其他流域水位也在持续下降。10月22日,水利部在官网转载了新华社文章《长江中下游及两湖水位持续走低》,文中载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10月18日8时,干流汉口、九江、大通及洞庭湖城陵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较常年同期偏低3.16米至5.31米。同日,洪湖市政府宣布“昼夜奋战保市民供水”。11月初,从江心洲向洪湖水域望去,洪湖干涸见底,滩涂裸露。视频截图大概一周之后,有市民发现,洪湖见底,滩涂裸露。水域变沙滩的奇景开始在当地朋友圈流传,网传“可以从干涸湖底一路走到湖南”,但后来被辟谣。新京报记者梳理过往报道发现,上一次媒体集中报道洪湖旱情是在2011年。那年多家媒体报道“洪湖遭遇70年一遇的干旱”,而彼时湖水最深处仅有30厘米。据报道,2011年的旱情为当地养殖户带来了“灭顶之灾”,40万亩鱼塘及圈养区干涸,鱼、虾、蟹大量死亡。时任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曾晓东接受荆楚网采访时曾表示:洪湖的生态要想基本恢复,至少需要10年。极端天气是主因今年长江流域降雨量分布“极端”。据统计,2024年6至7月长江流域降水量较往年平均增长20%。但从8月开始遭遇涝旱急转,长江流域降水量显著偏少。程磊表示,今年8月到9月,长江流域累计降水量160.7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30%多,10月降水量比往年同期也是大幅下降。“天气是包括洪湖在内的长江流域夏天涝、冬天旱的主要原因。”程磊说,对于今年秋季这种极端枯水年份,防灾难点就在于如何应对汛末的旱涝急转问题。据了解,汛末期水库为了应对突发大洪水的情况,一般将水库控制在水位较低的汛限水位运行。一旦发生涝旱急转,降雨量比往年同期显著偏少,水库来不及蓄水,下游水位调节就会受到较大影响。“今年就是这种情况。”程磊表示,长江许多水库群因降雨减少,水库水位长时间不达标,势必会影响下游水位调节抬升。但水库群未蓄满,又难以应对后续可能发生的更为极端的情况,只能优先保证水库完成蓄水。程磊说,要想解决这种极旱天气下水库蓄水和下游调节之间的矛盾,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对旱涝急转天气的预报能力,但目前对于长江流域而言,汛末蓄水期气候系统变化十分复杂,中长期气象水文预报准确性亟待突破。考虑到这种情况,第二种调节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汛末蓄水期水利工程群加强科学调度。程磊说,以长江为例,上中游大型梯级水库群已陆续建成,100多座水利工程群联合调度的愿景正在成为现实。随着联合调度的不断成熟,科学地推进大型梯级水库群汛期水位动态控制、汛末蓄水期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等管理措施将逐渐完善,从而有效缓解涝旱急转极端情况下水库蓄水和上下游水位调节的供需矛盾。回到本次洪湖干旱问题,长江中上游水库已经过了蓄水期,完全有能力应对目前的旱情。11月13日,与洪湖相连的河道正在放水。视频截图据水利部官方网站信息显示,11月以来,长江委已调度长江上游水库群有序消落,通过联合调度控制三峡水库下泄流量不低于7000立方米每秒向长江中下游补水。11月13日,有洪湖市民拍摄到与洪湖相连的河道放水画面,洪湖水位已经开始上涨。11月8日,长江委工作人员回应新京报记者,长江上游水库在汛末的蓄水量可以满足中下游今冬明春的供水需求。新京报记者 隋坤编辑 胡杰 校对 李立军

原标题:有效捍卫我国网络主权(有的放矢)

论坛致辞环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丁仲礼表示,当今世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地缘冲突动荡加剧,人类文明走到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冲突还是合作?战争还是和平?排斥对抗还是互利共赢?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必须回答的“世界之问”。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伏虎降龙,是中法文化论坛对这一“世界之问”的鲜明回答。

对于中法之间的人文联结,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表示,文化超越国界、触动心灵,让两国人民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他表示,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缘政治紧张放大了不安、戒备情绪,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保护主义侵蚀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能让这些消极因素成为阻碍人文交流的“小院高墙”。中方始终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法国前总理、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主席让-皮埃尔·拉法兰表示,很早以前,中法之间的思想家就有交流,比如《论语》在很早就被翻译成拉丁文。拉法兰称,中法都是古老文明,我们要保持对彼此文化的好奇心,不要企图“全部知道”和“变得一样”,要尊重差异,我们之间的文化鸿沟一直都在,要在这道鸿沟上面搭建桥梁,这也是中法文化论坛的意义。

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靳东表示,中国和法国都是有着独特文明的古老国度。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法国文化同样博大精深、底蕴深厚,两国在艺术、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均在世界范围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艺术无国界,文化有共鸣”,靳东说,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既是对彼此传统的尊重和欣赏,也是对各自艺术创作的启发和表达。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主席茅威涛以《新龙门客栈》为例,谈到了近年来戏曲艺术从式微到翻红的过程。“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许多年轻人是在互联网上构建自己的社交生活圈子,生活在平板电脑的镜像中,受到新兴媒介的冲击,传统戏剧、剧场艺术逐渐式微。但今天,我们的年轻主创将传统赋予了全新视角的呈现,依然能被中外年轻人所喜爱。”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刘红岩谈到了如何让互联网新兴技术助力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她介绍,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广泛联系互联网企业等各类公益主体,打造了“互联中国公益行动”公益品牌,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宣传展示人工智能如何让人类的生活更有趣、更美好。希望未来中法之间在公益领域开启更多合作,为两国乃至世界的和谐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