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9.0

丹道至尊

导演:陈凯歌

年代:2020 

地区:北京 

类型:台湾 韩国 其他 香港 

主演:未知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3日 04:22

原标题:9月21日上海试鸣防空警报(附时间及范围)

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党委书记、理事长王昌顺倍受鼓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王昌顺表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不断增强做好协会党建工作的责任感,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相融合,切实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有力促进行业安全有序运行,进一步发挥好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作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城中镇珠连村党总支书记谭伟平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印象深刻。“只有基层党组织强起来,基层政权才能更加巩固;只有党员干部带头干,才能带动村民积极参与,基层才会不断迸发活力。”谭伟平说,将按照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群众意见收集、民事纠纷调解等方面充分调动党员参加服务的积极性,主动对接群众需求,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

中新网上海11月8日电 (记者 郑莹莹)北京时间11月8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不同团队的两项科研成果。这两项科研成果共同揭示了一个植物免疫激活新机制,有望为植物病害防控提供新的生物农药靶标,助力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原标题:拉尔夫·纳德:恶棍、最难缠的消费者、斗士、消费者保护神、美国第一公民

研究季节性流感的全球传播模式,对于制定流感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科学意义。2024年11月8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宏杰教授团队关于季节性流感的全球时空传播动态及驱动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以“COVID-19 pandemic interventions reshaped the global dispersal of seasonal influenza viruses”为题,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

面对国际科学难题,余宏杰团队首先从疾病自然史出发,突破对疫情发生规律的已有认知,解析个体和群体的疾病负担,最后确定其特异的传播网络和演化机制。通过前期的深入研究和积累,余宏杰察觉到,COVID-19大流行给所有呼吸道传染病研究带来了“机会”:尽管感染不同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诱导的特异性免疫不同,但COVID-19大流行期间所采取的非药物性干预措施对其传播的阻断作用是共通的。

余宏杰重点思考这些问题:COVID-19大流行是否会影响季节性流感的全球传播和进化动态?可否重塑季节性流感全球传播和进化的格局?季节性流感何时恢复至大流行前的水平?余宏杰带领团队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开展研究。余宏杰的博士研究生陈志元从描述大流行期间全球季节性流感病毒的活动强度入手,不出意外地发现其整体活动水平显著降低,并且B/Yamagata谱系自2020年3月后似乎“销声匿迹”,但伴随全球针对COVID-19非药物性干预措施的逐步解除,流感病毒的活动水平又逐渐开始恢复。

研究聚焦在重建四个时期“大流行前期(2017年1月-2020年3月)、大流行期的急性阶段(2020年4月-2021年3月)、大流行期的转变阶段(2021年4月-2023年4月)和大流行后期(2023年5月-2024年3月)”的全球季节性流感传播动态。余宏杰表示,团队整合全球流感流行病学监测数据、基因序列数据和人群航空流量数据,将全球分成了12个区域,在贝叶斯系统动力学的框架下重构了四个时期的季节性流感传播模式,并估计了传播的相关参数和潜在驱动因素。

研究结果发现,季节性流感的活动水平和区域间航空流量均经历了“下降后恢复”的过程。区域间航空流量往往代表着长距离的人群移动情况。在时间异质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框架下进一步结合基因序列数据,团队发现,区域间航空流量是四个时期全球季节性流感传播的主要驱动因素。通过估计地理进化树中的主干区域,发现大流行期间,南亚和西亚分别是维持A型流感和B/Victoria循环的关键区域。

本研究识别了全球季节性流感的流行特征和传播关键区域,明确了针对COVID-19的非药物性干预措施对区域流感病毒进化/循环独立性的影响,以及大流行后流感传播模式的稳健恢复以及新型流感毒株起源地的不确定性,强调了加强呼吸道病原体的病毒学和基因监测、及时调整疫苗接种策略和监测方向的重要性。研究结果对未来大流行的综合应对提供了实证依据,将加深大流行情境下对季节性呼吸道病原体传播和进化的理解。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2级博士生陈志元是此文章的独立第一作者。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病科双聘PI余宏杰与牛津大学Moritz Kraemer教授、比利时鲁汶大学Philippe Lemey教授、皇家兽医学院Oliver Pybus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