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指出,今年上海市政府年度总体目标推进工作有力有序,要咬定目标、压实责任、狠抓落实,确保今年相关节点目标按计划顺利推进、兑现承诺,同时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要精心谋划明年工作,增强预见性和主动性,前瞻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拿出更多实招、新招、高招,制订好2025年市政府总体目标。要总结经验、保持信心,在重点领域持续发力,稳牢存量,做大增量,激活流量,将政策含金量切实转化为发展高质量。
会议原则同意《上海市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并指出,上海城镇化率位居全国第一,要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推进上海新型城镇化。要以总规为引领,持续完善城市核心功能,推进中心城区、新城、新市镇建设,为“五个中心”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以人民为中心,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积极回应民生需求,千方百计解决好“急难愁盼”问题。以数智为支撑,持续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推进城市管理手段、模式和理念创新,深化“两张网”建设,加快建设智慧城市、韧性城市。
会议原则同意《关于进一步提升上海航空物流枢纽能级的若干措施》并指出,打造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要建强“硬设施”,加快建设完善浦东、虹桥航空货运枢纽和配套交通集疏运体系,特别是加快推进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优化“软服务”,机场、口岸、空管等单位要紧密协同,加大协作力度,提升机场物流整体效率。要营造“生态圈”,保障航空货运供应链稳定、安全、自主可控,吸引多元经营主体主动参与、共建共享。
会议原则同意《上海历史风貌保护指南》并指出,历史风貌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是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重要内容。要把握好综合保护和活化利用的关系,既要尊重历史,精细化做好风貌保护,又要融入人文、科技、时尚等新元素,打造城市新地标。要把握好规划引领和因地制宜的关系,既坚持全局谋划、总规引领,用“一张蓝图”统筹风貌单元内各类要素,又各显特色,发挥禀赋,形成各具风格的城市风貌。
" />报告提到,2001-2011年,云南人口平稳增长。出生率缓慢下降,死亡率保持稳定,出生人口从年出生80万人以上降至60万人以下(2010年出生人口微增,为60.08万人),人口出生率从18.5‰下降到12.7‰,自然增长人口从48.4万人减少到29.28万人。人口总量从4240.8万人增长到4620万人。
2012年至今,云南人口发展逐步由总量增长转为人口质量的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总人口从4620万人增长至2023年的4673万人,总人口增加了53万人,年均增加4.4万人,年均增长率不到0.1%。同时,云南省人口呈现出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健康状况大幅改善、人口流动更加活跃等特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2010年六普相比,2020年云南省每十万人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从0.58万人增长到1.16万人;平均预期寿命由69.5岁提高到74.02岁。人口由总量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云南60岁及以上人口792万人,占16.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558万人,占11.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情况好于全国。整体来看,云南人口年龄结构优于全国,劳动力资源较为充裕。总抚养比(43.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6.5%),劳动力的抚养负担相对较全国轻,人口红利优于全国。
陕西省统计局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中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常住人口由1949年的1317万人发展到2023年的3952万人,年均增加35.61万人,年均增长率约为1.5%,比全国高0.2个百分点,人口密度由1949年的64人/平方公里增加到2023年的192人/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增加了128人。1949-1977年,全省人口快速增长,人口年均增加51.21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66%。1978-2011年,计划生育政策得到全面贯彻执行,人口增速逐渐放缓,人口年均增加人数下降为29.88万人,年均增长率为0.92%。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我国生育水平长期低于更替水平2.1的现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及时调整生育政策,从2013年的“单独二孩”,到2016年的“全面二孩”,再到2021年的“全面三孩”,生育控制逐步放松,人口保持了平稳增长。
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社会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逐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死亡率逐步下降,到2023年,陕西省人口出生率下降为6.83‰,死亡率下降为8.14‰,自然增长率下降为-1.31‰,人口再生产发生了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导致了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
2010年,陕西全省60岁、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2.85%、8.53%,较2000年分别上升3.38、2.59个百分点,0-14岁人口比重为14.71%,全省步入老龄化社会;2020年全省60岁、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9.20%、13.32%,较2010年分别上升6.35、4.79个百分点。2023年,全省60岁、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比重分别为21.59%、15.23%,0-14岁人口比重为16.40%,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将加大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压力进化狂潮,减弱人口红利进化狂潮,持续影响社会活力、创新动力和经济潜在增长率,是进入新时代人口发展面临的重要风险和挑战。
另外,青海省统计局微信公众号11月29日发布的新中国75年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进化狂潮,青海人口总量由1949年末的148.33万人增加到2023年末的594万人,增加445.67万人,增长了3.0倍。全省人口发展大致历程可分为高速增长期(1949-1977年)、调控增长期(1978-1999年)、平稳发展期(2000-2023年)三个阶段。
其中在平稳发展期,受经济社会发展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双重作用,青海人口平稳低速增长。面对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转折性变化,人口发展的主要矛盾由数量压力转为结构性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先后作出单独二孩、全面二孩、三孩生育政策等重大决策部署,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政策效应集中释放后全省出生人口总量有所增加,从2000年的516.50万人增加到2023年的594万人,增加77.5万人,年均增长0.61%。
上述报告还提到,人口婚姻家庭状况是人口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废除了封建婚姻制度,建立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1949年青海全省15岁及以上人口中离婚人口占1.88%。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省15岁及以上人口中离婚人口占比下降到1.31%,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下降到1.16%,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省15岁及以上人口中离婚人口占1.77%。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省15岁及以上人口中离婚人口占2.57%。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省15岁及以上人口中离婚人口占3.59%。新中国成立75年来,青海人口离婚率虽从2000年开始有所上升,但一直保持在4%以下,人口婚姻状态基本稳定。